地址:丹東市振興區(qū)體育館路34-2號(錦繡家居旁)
電話:0415-3148703
傳真:0415-3122836
總經(jīng)理電話:13304951618,15942566752 王
網(wǎng)址:http://m.168168pk.cn/
郵箱:slprint@163.com
地址:丹東市振興區(qū)體育館路34-2號(錦繡家居旁)
電話:0415-3148703
傳真:0415-3122836
總經(jīng)理電話:13304951618,15942566752 王
網(wǎng)址:http://m.168168pk.cn/
郵箱:slprint@163.com
印刷術(shù)起源于中國,發(fā)源于中國人獨有的印章文化,它是由拓石和蓋印兩種方法逐步發(fā)展而合成的,是經(jīng)過很長時間,積累了許多人的經(jīng)驗而成的,是人類智慧的結(jié)晶。現(xiàn)存最早文獻和最早的中國雕版印刷實物是在公元600年,即唐朝初期。
7世紀,唐朝初期出現(xiàn)雕版印刷。
宋仁宗慶歷年間(1041-1049),畢升發(fā)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(shù)。這是有記載的世界最早的活字印刷術(shù)。
1241年至1250年楊古為忽必烈的謀士姚樞用活字版印刷朱熹《小學》、《近思錄》和呂祖謙的《經(jīng)史論集》等書散布四方。
元代科學家王禎(1260-1330)發(fā)明木活字版,而且提出了幾種版本加以證明。其中常被人們提到的是被稱為宋本活字本的《毛詩》。由于該書的《唐風·山有樞》篇內(nèi)的一版中"自"字橫排著,完全可以證明是活字版。
王禎在《農(nóng)書》中敘述木制活字:"今又有巧便之法,造板木作印盔,削竹片為行,雕版木為字,用小細鋸鎪開,各作一字,用小刀四面修之,比試大小,高低一同。然后排字作行,削成竹片夾之。盔字即滿,用木榍榍之,使堅牢字皆不動。然后用墨刷印之"。王禎用木活字在1299年印刷六萬字的《旌德縣志》100部。
中國金屬活字的早期記載,見于元代科學家王禎(1260-1330)在《造活字印書法》(1298):"近世又鑄錫作字,以鐵條貫之,作行,嵌于盔內(nèi),界行印書,但上項字樣,難以使墨,率多印壞,所以不能久行。"
元朝(1271年-1368年)已有雙色紅、黑套印之書籍。
元英宗至治二年(1322年),浙江奉化縣尹馬稱德,用十萬木活字,排印《大學衍義》四十三卷二十冊。
明代用木活字排印的印刷物包括《壁水群英待問會元》、《四友齋叢說》、《晏子春秋》、《小字錄》、《欒城集》等。
明朝時期(1368-1644年),出現(xiàn)了雙色、四色套印的印刷品,能印出多層次的彩色印刷品。
15世紀中葉,約翰·谷登堡 (1397-1468)從1436年開始研究活字印刷,1440年制成螺旋式手板木質(zhì)印書機,1445年開始設(shè)廠印書。直到1477年幾乎傳遍了歐洲并在歐洲流行開來,成為現(xiàn)代印刷術(shù)的起源。